草原晨曲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

飞驰在草原上

啊草原千里滚绿浪 水肥牛羊壮

再见吧绿色的草原

再见吧美丽的家乡

啊为了远大理想像燕子似的飞翔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

飞驰在草原上

啊烟囱林立破云霄 百花绕厂房

再见吧青色的草原

再见吧红色的家乡

啊为了草原钢花怒放,我们将飞回包钢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

飞驰在草原上

啊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

再见吧金色的草原

再见吧幸福的家乡

啊我们将成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

包头大地上有一个美丽传说:在广袤的白云鄂博山上,有一匹风驰电掣的白龙驹,它四蹄生风、昂首嘶鸣,奔驰在茫茫草原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发现并征服了它,骑着这匹骏马带领百万蒙古勇士征服了半个世界,创造了蒙古族空前的辉煌。自此,这匹矫健的骏马一直被蒙古族人民顶礼膜拜。

 

700年后,跨过昆都仑河中桥,进入包钢工业园区,赫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展着双翅、昂首嘶鸣的神马雕塑。取自征服了半个世界的骏马传说,这座挥着双翅的神马雕塑,便是包钢精神的象征——双翼神马。骏马的双翼就是包钢的两个主打产业:钢铁和稀土。

 

轨道——钢铁的脊梁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在东南沿海频繁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规模浩大的三线建设

1964年规模浩大的三线建设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全面铺开时,包钢是全国唯一一家生产钢轨的企业。当时,全国铁路普遍应用每米38公斤的钢轨,难以满足大量建设物资的调运,国家急需修建具备5000万吨承载能力的铁路,研发生产高承载能力钢轨的重任就落在了包钢的肩上。包钢曾经是中苏合作建设,中苏关系破裂后导致部分的停产和设备故障,无异于雪上加霜。

自力更生修配改

面对困难,包钢人没有丝毫退缩,据原包钢建设公司副经理吴学恒回忆,6000工人拧成一股绳,采取自力更生修配改的办法,问题设备,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包钢人手中重获新生。经过多次试验、刻苦攻关,包钢人终于在1976年12月,成功轧制出我国首支每米60公斤重轨,首批轧制的1400吨,及时铺设在成昆、湘黔铁路沿线上,为我国铁路轨道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72年10月13日,

湘黔铁路在贵州翁塘车站胜利接轨。

排除了新中国三线建设的交通障碍,包钢人非常高兴。经过这次攻坚克难,包钢人鼓起一股劲:不行,我们就自己干!这种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贯穿包钢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成为包钢精神的重要标志

1997年,飞速发展的包钢,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企向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经济体制转轨。1998年6月6日,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正在这个老国企将要以新的姿态扬帆起航之际,遭遇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突袭,很快波及到钢铁行业。如何摆脱困境,逆势上扬,除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勇气,更要拿得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包钢人迎来了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2001年,我国开始执行第十个“五年计划”,这一年,包钢在我国全国钢铁企业中位列第六。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包钢将当时效益好的几个厂进行整合,成立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并以35000万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包钢由此开辟了资本运营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包钢首次引进国际一流的德国CSP生产线,开展薄板坯连铸连轧项目攻坚。

 

这次引进,全界面都是英文操作的工艺流程,给包钢普通的轧钢工人带来了又一个巨大挑战。包钢工人回忆,为了学习英语,文曲星用坏了两个,复读机用坏了两个,没日没夜的听,没日没夜的看,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过了英语这道关。

一年后,这条当时国际冶金行业最先进的生产线全线贯通,从液态的钢水到固态的板卷,用时仅需三十六分钟,不仅彻底改写了我国西本地区不能生产板材的历史,包钢集团的技术工艺装备,也由此开启了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新篇章。

云南蒙自有轨电车

近几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用于铺设有轨电车线路的槽型轨,成为钢铁行业的新兴产品,包钢瞄准市场,向这项高端重轨产品发起总攻。2015年,包钢60R2槽型轨的自主研发,通过研究国外理论成果,边试验边改进,取得了工艺技术上的重要突破。2016年初,一万多吨包钢槽型轨成功运用在云南蒙自有轨电车项目中,包钢由此开辟了城市轨道用钢市场的新路径

蒙内铁路

如今,包钢的钢轨产能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实现世界主要钢轨标准品种全系列覆盖,并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跑出486公里世界最高速的京沪高铁,62%的钢轨来自包钢;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一半的钢轨来自包钢;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三分之二的钢轨来自包钢;肯尼亚独立百年的首条铁路、东非第一条铁路大动脉——蒙内铁路,其钢轨全部来自包钢。包钢出产的钢轨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质量,都不亚于西方国家的钢轨产品,中国的包钢,已然驰名世界。

 

稀土——腾飞的力量

 

2008年,美国能源部将稀土材料列为“关键战略材料”,2010年欧盟宣布建立稀土战略储备,稀土成为世界各大经济体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担负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供应,这其中50%以上来自包钢。

何作霖在显微镜下观察矿石标本

上世纪30年代,矿物学家何作霖在丁道衡采集的白云鄂博矿石标本中,首次发现了稀土。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科学考察团揭开了白云鄂博巨型共生矿的面纱,含有丰富铁矿资源的白云鄂博,稀土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80%。

 

1959年,在包钢人的苦苦探索下,国内第一炉稀土硅铁合金在包钢出炉,标志着包钢稀土产业发展的开始,也是我国稀土工业发展的开端。

随着国家对稀土资源的重视,1964年,由选矿试验车间改建的代号为8861的包钢稀土三厂建成投产,中国稀土工业从此由试验室真正向工业化进军。60多年来,曾经的8861厂几经更名整合,成了如今的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

六七十年代,包钢人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探索,从一公斤矿石中提取出不到20克稀土氧化物,包钢人在稀土开采、冶炼和应用研发上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成功研制出稀土钐钴永磁材料,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八十年代,中国的稀土逐渐走上世界前台,中国稀土的开发利用逐步打败了国外的稀土产业。从九十年代开始,稀土的生产技术、产业发展开始加速,1997年,包钢集团抓住时机,把当时包钢稀土三厂和稀土选矿的一个选矿车间作为发起人,设立了包钢稀土,9月12日,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创立,被誉为“中华第一稀土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包钢稀土产业由此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包钢将包头稀土研究院、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权威稀土科研机构纳入麾下,并先后整合了多家稀土上游企业,成立了中国北方稀土集团,围绕采、选、冶、分离、深加工建立了稀土全产业链,并正式上线运营稀土交易所,让白云鄂博稀土品牌享誉国内外,叫响了包头“稀土之都”的美名。

针对材料强度和韧性成反比的性能特点以及稀土能让两个性能成正比的特点,包钢提出下一步发展口号:稀土刚。2016年底,包钢的稀土钢板材冷轧生产线投产,包钢成功突围高端家电板和高端汽车板市场,彻底结束了我国西北地区不产汽车板的历史,成为自治区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里程碑。

 

现在,包钢的稀土高性能铷铁硼磁性材料产能位居世界第一,汽车用镍氢动力生产线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更有世界最大的一体化永磁磁共振成像仪生产基地,成立了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成立了稀土刚和石墨烯两个自治区实验室。包钢集团已经是国际上第一大稀土集团。

2017年5月,在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海展会上,北方稀土集团旗下稀宝医疗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磁共振诊疗车驰影A30首次亮相,填补了国内移动式磁共振影像设备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大型影响设备在移动医疗领域从概念真正走向应用推广。

  “双翼神马”雕塑,是用白云鄂博铁矿和稀土矿炼成的稀土合金钢材料制成,骏马奔腾就像包钢人勇于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这种不怕困难、超越自我、艰苦奋斗的钢铁意志,一次次的将危机挑战转化为进步的力量,而稀土、钢铁就像那伸展的双翼,就要带着包钢这匹骏马在苍穹下驰骋翱翔。

采编/雷宇

推荐阅读   

【老照片】“先招生,后建校”——西南石油大学

【老照片】“有色冶金人才摇篮”——江西理工大学

【老照片】“一脉相承的钢铁情缘”——武汉科技大

【老照片】“充满改革精神的学校”——沈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