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佑先生是世界最早的锑冶金专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炼锑技术的开拓者,被国际上称为“锑王”。同时有着“矿藏之父”“矿业先驱”之称的王宠佑先生,以勤勉好学的态度为中国近代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自幼杰出 留洋深造

       王宠佑先生是我国近代第一批矿冶专家,是近代中国早期出国深造地质学、矿物学的留学生。在国外的求学经历,开启了他与矿冶领域的难解情缘。

       1878年,王宠佑先生生于香港,自幼聪颖好学。1895年,他考入于同年创立的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改名为北洋大学)学习矿冶,成绩优异被誉为“杰出学生”。

       1901年,他得到招商局、电报局的公款支持,奉派赴美,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采矿工程,后转纽约州立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矿业学和地质学。

       1904年,王宠佑先生获矿业学和地质硕士学位。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被选为美国矿冶工程学会会员,并膺选美国采矿学会会员。此后,他转赴欧洲深造,先后在英、法、德学习。

青年王宠佑

       1907年,王宠佑先生在美国出版的《工程与矿业》杂志上发表《中国煤的生产》论文,这是中国地质学者在国外发表的第一篇矿业论文

 

矿冶报国 助力工业

       作为有爱国情怀的科学家,1908年王宠佑先生回到祖国,致力于采矿冶金事业。他不仅努力于推动工业发展,也以自身的全部力量提升着全行业的学习风尚。

       1908年,王宠佑先生和梁鼎甫先生为湖南省一资本家组织的华昌公司赴法国购买了赫伦史密特挥发焙烧炼锑法,这是当时用于冶炼硫化锑矿石的最新专利。他们共同在长沙南门外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炼锑厂,开始收集低品位锑矿石提炼纯锑,开创了中国金属锑的生产工业

       为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王宠佑先生在各工业生产线中奔走。1914年,他任大冶铁矿经理;1916年,担任汉口炼锑公司总工程师;1918年任山东煤矿接收委员会主任委员,后任汉冶萍铁厂厂长、六河沟煤矿经理及扬子江工程局工程师等职。

       1933年,王宠佑先生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及后来改组的资源委员会的专门委员。当时资源委员会开始统管国内生产的钨、锑、锡,他被邀调查了湖南的锡矿山及其他十多个地区的锑矿和炼锑厂,参与指导实际工作,解决技术问题,为他著述有关冶炼工程以及中国矿产地质分布情况的著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同时,王宠佑先生也热衷与国外矿冶学者进行交流学习,他先后出国考查欧洲和美洲的锑、锡工业发展情况。他也念念不忘振兴祖国的锑锡业,他曾介绍美国杜伯尔工程公司专家组来华,调查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云南个旧锡矿。

       他还是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矿冶工程师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会长。他热心会务工作,在任内建议为学会募集购书基金,并自捐500元以资提倡,又为纪念其师葛利普教授捐款600元,作为建立“中国地质学会葛氏奖章”的基金,这是中国地质学会最早、最高的奖励

 

治学严谨 成果卓著

       王宠佑先生勤奋治学,锑知识渊博,实际经验丰富。他从事地矿工作达50 年, 早期经常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关矿业的论文,论述矿床与构造的关系,而以关于中国矿业方面的文章为多。

       他的英文专著《锑》,1909年由英国查尔斯·格里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列为Griffin冶金丛书之一,是国际上关于锑的第一本专著,全面论述了锑的历史、性质、地质、冶金、分析、应用和经济评价等,被各国冶金界视为锑的权威著作,不断为有关学术论文所引用。

       他与华昌公司经理、实业家李国钦博士合著的英文专著《钨》也是一本内容丰富、为学术界所瞩目的著作,内容涉及钨的历史、性质、地质、选矿、冶金、分析、应用和经济等诸方面。该书是美国化学学会自1921年起出版的化学专著系列丛书的第94本,先后出版三次。

       中国锑、钨资源居世界首位,也是产量和出口最多的国家,《锑》、《钨》这两部国际名著的出版,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鉴于王宠佑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他大学奖章,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授予他荣誉勋章。1948年,他被推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候选人。

       同时,王宠佑先生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对新的科学技术非常敏感,早在30年代他已是一位粉末冶金的倡导者。他结合科学研究搞发明创造,单独和与他人合作,申请过不少重要专利。

       20世纪40-50年代,许多在美国的留学生都接受过王宠佑的指导和帮助。他好学不倦,平易近人,作风朴实,关心祖国的矿冶事业。1944年,他虽年近古稀,还撰写了中国冶金工业发展展望的英文论文。他是一位有很高造诣的学者和矿冶专家,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公认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