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涉及质检环节的系统性腐败案件近日被曝光。江苏常熟某钢铁企业因内部人员与供应商勾结,通过篡改原材料含水量检测数据,导致企业损失超千万元,并间接引发高炉生产异常。案件经匿名举报后,警方介入调查,最终揭开了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掺水炭”骗局。
2024年6月,该企业法务部门收到一条匿名举报短信,直指检验科员工冷某“行事猖狂”,并声称其“每年能赚一两百万”。举报人透露,冷某作为质检员,年薪不足十万元,却长期高调消费,引发企业内部对资金来源的质疑。
与此同时,企业高炉生产出现异常:正常情况下每日铁水产量约1万吨,但案发期间产量骤降至五六千吨。技术人员反复排查工艺和设备问题,均未找到原因。结合举报线索,企业怀疑问题可能出在质检环节,遂向警方报案。
警方调查发现,该企业质检流程分为取样和制样两个环节,每组3至4人协作。取样员在码头卸货时,通过设备从传送带上抽取规定重量的焦炭或煤炭样品,再交由制样员检测含水量。由于焦炭和煤炭含水量直接影响结算价格,供应商为减少扣款,竟与质检员勾结造假。
警方以冷某为突破口,逐步查清制样组6至7人、取样组多人参与作案。涉案人员普遍存在大量现金存款和不明来源消费。例如,制样员李某家中搜出12万元现金及两张40万元存单,累计90余万元无法说明来源。
据冷某交代,其与供应商长期采用现金交易,以规避监管。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供应商通过注水增加煤炭重量,再通过质检造假减少扣款,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条。
目前,涉案10人已被依法处理,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企业负责人表示,将追回全部损失,并加强员工廉洁教育,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