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吕梁市煤矸石违规倾倒问题持续发酵,多处煤矸石场因长期无序堆放、非法占地及污染环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国内重要煤炭产区,吕梁市煤矸石年产量超千万吨,但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将煤矸石倾倒至深沟、河滩甚至林地,严重威胁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有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吕梁市多处煤矸石场存在夜间违规倾倒现象。在中阳县金罗镇,一辆辆重型卡车在夜色掩护下,将煤矸石倾倒至距离三川河不足一公里的山沟中。据村民反映,此类倾倒行为通常持续至凌晨,运输车辆未采取任何防扬尘措施,导致周边村庄常年笼罩在煤尘中。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煤矸石场为规避监管,使用“假车牌”运输,甚至在倾倒后仅用薄层黄土覆盖,以应付卫星监测。在中阳县付家焉村,一处煤矸石场距离高家沟水库仅数百米,而该水库与黄河支流三川河相通。村民表示,煤矸石中的有害物质在雨水冲刷下渗入地下水,已对村民饮水安全构成威胁。

调查显示,吕梁市多处煤矸石场存在非法占用林地、耕地问题。在中阳县椿树坪村,三条山沟被煤矸石填平,涉及林地约50亩。村民任金旺称,其8亩林地被倾倒煤矸石,但未获得任何补偿。据村民提供的“征地补偿协议”显示,2018年,时任村支书任彦斌以每亩30240元的价格,将29.8亩土地转让给中煤苏村煤矿用于煤矸石倾倒。然而,多位村民表示,实际补偿款并未发放,且任彦斌与煤矿之间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类似问题在吕梁市多地普遍存在。在离石区田家会街道新崖上村,吕梁市炜煜洁净型煤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擅自将约100吨煤矸石倾倒至山坡脚下,被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处以20万元罚款。然而,罚款并未遏制违规行为,部分企业仍顶风作案。

吕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煤矸石违规倾倒问题多为历史遗留,涉及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监管难度较大。在汾阳市文侯村,近百米长的煤矸石带紧邻村民玉米地,而该煤矸石堆场已存在十余年。在临汾市古县,涧河河岸成为煤矸石倾倒的重灾区,长度超过200米。尽管环保部门多次下达整改通知,但因缺乏专项清理资金,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更令人忧虑的是,部分煤矸石场虽已进行生态修复,但效果堪忧。在中阳县椿树坪村,一处煤矸石场虽覆盖了新鲜黄土,但记者发现,黄土下仍有大片煤矸石裸露在外。而在灵石县荡荡岭村,一家倒闭的洗煤厂外,大量煤矸石裸露堆积在汾河支流两岸,对黄河水质构成直接威胁。

针对煤矸石违规倾倒问题,吕梁市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涉事企业展开全面排查。在交城县天宁镇窑底村,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香源煤业和中兴煤矿因违规倾倒煤矸石被责令限期整改。同时,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加大对煤矸石场的监管力度,要求企业必须建设防渗、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并制定后续综合利用方案。

然而,生态修复仍面临资金和技术瓶颈。据专家估算,吕梁市煤矸石存量超亿吨,每年新增量达千万吨,而综合利用率不足3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会泉指出,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硫化物和重金属,若长期露天堆放,不仅会污染土壤和水源,还可能引发自燃,释放有害气体。

目前,吕梁市正探索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途径,如用于制砖、发电等。但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方面,仍需进一步突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吕梁市煤矸石治理成效,将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