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光荣的矿山,红军长征前,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作为中央苏区的第一家国企,昔日的“中华钨矿公司”,在我国钨业史留下姓名。

艰苦革命 应运而生

       1927年10月,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从上山那天起,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当时红军的经济来源全靠打土豪,但因为没注意到建设问题,造成乡村破产崩溃。加之反动派经济封锁,经费日见拮据,生息困难。毛泽东知道,要保住井冈山根据地这块红色政权,不能死守,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开辟新的根据地。

       1930年5月,毛泽东从闽西回到寻乌。寻乌地处江西、广东和福建的交界,是赣南商业发达的地方。县委书记古柏是毛泽东的好友,又了解当地情况。所以,毛泽东到这里来,希望通过要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维持、发展红军和苏区找到稳定的财政收入。

       不久,毛泽东就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开发与经营钨矿。钨是高熔点稀有金属,金属钨可用来制造白炽灯中的钨丝,钨钢更是制造枪械的重要材料。江西赣南在上世纪之初就发现了钨,且矿点星罗棋布于赣南各山区。毛泽东踌躇满志:“若得赣南钨矿资源,何愁给养没有着落?何愁革命不能成功?”

       之后毛泽东派他的弟弟毛泽民到赣南调查。毛泽民先来到大余县铁山垅矿区,走访会挖钨矿的工人,进行调查研究,动员了500多工人,成立公营铁山垅钨矿,这是苏区第一个公营钨矿

       为统筹苏区钨矿的开采、收购、加工和销售,1932年2月12日,经中央政府批复,“中华钨矿公司”在公营铁山垅钨矿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然而8个月过去了,公司生产却没有多大起色。总经理胡克功、工会委员长华太章等人独断专权,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致使生产停顿不前,经济效益有减无增,矿工怨声载道,人心涣散。

       当年秋末冬初,临时中央政府洞见症结,果断地撤销了胡克功和华太章的职务,改由毛泽民兼任总经理。

发展壮大 支援革命

       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毛泽民吸取教训,从基层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红军、矿工骨干充实干部队伍,在每个生产中队增设了一名指导员和工人长,建立了一套权力集中、运行民主的协作监督机制。

       以公营铁山垅钨矿和白鹅洗砂厂为龙头,带动周边矿区的个体散户和短期零工,自愿结成了盘古山、上坪、蜈蚣山、吴山和庵前滩等5个生产合作社,其中盘古山生产合作社下设7个大组、130个小组,上坪生产合作社下设4个大组、28个小组,形成了一个分布广泛、管理严密的生产组织体系。

       公营企业职工按技术高低、劳动力强弱,每月领取4.5元-6元不同等级的固定工资,食宿免费。各生产合作社所产毛钨砂由中华钨矿公司统一收购,没有挖到钨砂时,公司预付70%的砂款,待后逐步扣还。

毛泽民

       与此同时,毛泽民统一收购钨砂,扩大奖励生产,使得苏区钨砂产销量大增,由1932年的648吨,上升到1933年的1800吨。中央苏区从创建到沦陷,历年产销钨砂7890多吨,获得 620多万大洋的现金收入,提供70%的财政支撑,并且以货易货换取了大量的军需民用紧缺物资。用钨砂换回的紧缺物资有西药、食盐、布匹等。通过与赣州商号的钨砂易货贸易,中央苏区换回布200多统(1统20匹,1匹5丈),盐几十吨及价值几千元的西药。中央苏区与十九路军的钨砂贸易主要就是以货易货。

       钨砂开采是中央苏区唯一的重工业,而钨砂贸易则是中央苏区对外贸易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中央苏区对江西钨砂的开采和对钨砂的输出,打破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支援了土地革命战争。正如美国记者斯诺所说:“用一颗乌黑的石头,砸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的水缸”。

       在国民政府铁桶式的封锁之下,以钨砂为纽带,中央苏区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联系在了一起。1934年10月,陈济棠与红军秘密谈判,达成停战协议,为约军长征“借道”广东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营生产 历史长存

       1934年9月,中华钨矿公司因国民党军队进犯而停办。采矿工人大部分参加红军长征或是加入当地游击队。铁山垅钨矿的开采、销售逐由矿商接盘。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8月1日根据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中南分局的指示,成立铁山垅钨矿,10月15日转入国营生产。

       自此,铁山垅钨矿和大吉山、西华山、岿美山等20余座国有钨矿一道构建了新中国钨工业的框架,并成为新中国钨工业的中坚力量。这些矿山,为国家出口创汇和偿还三年困难时期所欠下的外债作出了巨大贡献。

       铁山垅钨矿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冶炼技术革命的摇篮,该矿山是全国最早能实现综合回收铜、锡、锌、银等伴生金属的钨矿山,回收率达到15%以上。

       很多普及于现代工业冶炼矿石的新技术均源自铁山垅,如浮选—重选—磁选—电选联合采选工艺,该工艺不仅是国际领先的钨细泥回收工艺,也能解决许多钨矿山矿品低、伴生矿多的选矿难题,为国内许多矿山起死回生、扭亏为盈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