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继穆,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我国自主创新的氧气底吹炼铜和炼铅研发和工程化团队带头人。成功地开发出钽铌富集比达5-7倍的锡渣富集钽铌新工艺;在援阿镍钴提纯厂项目中开发了红土矿沸腾还原焙烧煤气循环工艺并研发成功我国第一台1100℃高温网带式烧结炉;他力促引进、消化、再创新湿法炼锌、镍闪速熔炼、诺兰达炼铜和富氧顶吹熔炼先进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有色金属冶金行业,为我国有色冶金技术的加速提升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做出重要贡献。

初出茅庐,崭露创新头角

1964年,毕业不久的蒋继穆在白银公司从事密闭鼓风炉炼铅锌半工业化试验厂的设计工作时,需要一台将鼓风炉送风预热至600℃以上金属换热器,当时国内耐高温的不锈钢材料奇缺,进口又因数量太少,加上时间过长,不现实。他首先提出将炼铁热风炉移植到有色金属冶炼,满足实验急需并不毕再费周折进口,也由此开始了他在学术领域的璀璨生涯。

 

1970~1978年蒋继穆从事“援阿镍钴提纯厂”的试验及设计工作。我国为阿尔巴尼亚研发沸腾焙烧还原红土矿再氨浸、氢还原提取镍钴的新工艺。试验中期,存在沸腾炉还原煤气消耗过大(550Nm3/t矿)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对此,他提出“沸腾炉煤气循环利用”方案,得到当时上海市主管领导王佩洲的支持。此后他与谢玉成等老专家一起,攻克了煤气负压操作禁区,克服了诸多工程技术难题,实现了沸腾炉还原焙烧煤气循环利用工业化,将煤气单耗降至接近理论值—120 Nm3/t矿,顺利解决了援阿工程中的一大技术难题。与此同时蒋继穆任组长与本院设备专业的姚林良工程师,参照国外样本设计了我国第一台1100℃高温网带氢保烧结炉。

 

1979年受新加坡金必得公司委托,将该公司锡冶炼厂所产锡渣中的钽铌品位富集到7%以上。该课题由蒋继穆任组长,先后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南宁冶金研究所、包头冶金研究所、最后由北京有色设计院自建研究装备,经过近三年的研发,用抑制钛还原的方法,取得突破。1983年赴新加坡金必得公司指导投产,钽铌富集比达5-7倍,远高于美、日、德等国的水平,为国家获得3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

 

吸收创新,促进我国有色冶金技术发展

1980年代中,西北铅锌冶炼厂的扩建改造拉开了我国铅锌工业现代化的序幕。蒋继穆主持该厂引进国外技术,自行设计109m2大型鲁奇式沸腾焙烧炉。设计打破常规,全系统只建一台焙烧炉,不设备用,节省了大量投资;集成采用了高温高酸浸出、锑盐深度净液、黄钾铁矾除铁等先进工艺;引进了大型全塑电解槽、大极板、机械化剥锌机组;组织自主开发了锌锭自动定量浇铸码垛打包生产线;引进了烟气净化脱汞并综合回收技术;并在国内有色界首次采用全厂DCS控制系统。这些新工艺及新技术随后在株冶、豫光、曲靖、巴彦淖尔等8家的项目中成功推广应用,使我国湿法炼锌技术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990年代初,蒋继穆主持金川大型镍冶炼厂设计,采用的镍闪速熔炼工艺,建成亚洲第一座大型镍闪速炉。此项目在技术上有多项突破:①首次将贫化电炉与闪速炉相结合,开发了具有独特技术的闪电合成炉;②根据我国燃料特点,首创符合国情的镍闪速炉以煤代油技术;③在反应塔和沉淀池连接部以及渣线部位设计了特殊冷却结构,解决了炉体热膨胀、热侵蚀区容易损坏的问题,炉寿大幅提高;④首次开发成功镍闪速炉在线控制系统。投产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居世界前列。几年后产量翻番,目前仍为亚洲最大镍生产线。1996年获国家“85”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997年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此后,蒋继穆又依次主持引进诺兰达侧吹炼铜技术用于大冶铜厂改造,引进富氧顶吹熔炼技术,用于铜、锡冶炼厂改扩建。

 

自主研发,氧气底吹熔炼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开发推广氧气底吹——鼓风炉炼铅新工艺。21世纪初,我国铜、镍、锌、锡等冶炼技术已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唯有铅的冶炼还停留在烧结——鼓风炉传统工艺上,烧结过程硫和铅尘的低空污染相当严重,粗铅能耗很高,达680kgce/t。为解决这一课题,以他为首的北京有色设计院底吹炼铅专业技术团队,在水口山80年代建设的底吹炉半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充分依托该院多年积累的丰富工程经验,主持研发了大型氧气底吹炉、满足该炉转动特性的大型余热锅炉、长寿氧枪、薄层分格新型铸渣机、新型高效鼓风炉等全套产业化装置。在安徽池州和河南豫光金铅两个冶炼厂,分别开展产能3万t/a和6万t/a粗铅规模的氧气底吹

 

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的产业化试验,于2002年一举成功后转工业生产。

 

该工艺的特点在于用底吹熔炼取代烧结,使硫的捕集率>99.7%,消除了烧结铅尘污染,实现了清洁生产;同时有约50%的铅靠交互反应在底吹炉中产出,使鼓风炉的处理量减半,焦炭量仅为传统鼓风炉工艺的50~60%,加上底吹熔炼不用加任何燃料,全部自热,致使粗铅能耗降至340~380kgec/t;鼓风炉渣量减半,伴生银经两次捕集,致使铅与银的回收率较传统工艺提高1~2个百分点。该技术还可处理废蓄电池酸泥,有利于废铅的循环利用。

 

由于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新工艺具有环保好、能耗低、金属和硫的回收率高、投资省等优势,有利于充分利用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因此推广十分迅速。到2009年,国内已有12条生产线投入运行,在建的生产线还有10多条。该技术已出口至印度,并有望用于澳大利亚、美国等现有铅厂的技术改造。由于在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的开发中的突出贡献,他本人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奖项。

 

与此同时,蒋继穆还开发氧气底吹炼铜技术,并建成了越南矿业公司大龙冶炼厂和山东东营方圆铜厂,实现世界铜冶炼领域第一条无碳熔炼产业化生产线。

 

蒋继穆近48年的辛勤工作,完成技术创新7项,参与和主持国内外大中型冶炼工程设计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3项,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国家优秀专利奖1项,为我国有色冶金技术的加速提升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做出重要贡献。

 

主要论著

 

1、我国铅冶炼现状及改造思路,独著,有色冶炼,2000,(5)

2、我国锌冶炼现状,独著,世界有色金属,2001,(10)

3、我国铅锌冶炼现状与持续发展,独著,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

4、我国重有色金属冶炼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独著,属“中国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科学出版社,2005

5、Ausmelt techn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in China,李浩月,Floyd合作,“GME99”-Global Metals Environment

6、赴苏联巴尔塔什炼铜厂的考察,独著,《有色冶金》,1990,(6)

7、《新加坡金必得公司含钽锡渣富集钽试验最终报告》报告撰写者,1982年提交金必得公司

8、重有色金属冶炼设计手册,孙倬,张驾合作,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9、现代铜冶金学,朱祖泽,贺家齐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10、钛资源综合利用,与谷风宝,陈家庸合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

 

 

采编/小石头

推荐阅读

【矿冶人物】刘时杰:我国铂族金属矿产资源及二次资源提取冶金领域的开拓者

【矿冶人物】金展鹏:轮椅教授,中国的霍金 

【矿冶人物】黄树勋:“矿业领域的大禹”

【矿冶人物】张振民: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炉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