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的今天,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年代,他带领中华儿女,推翻三座大山,当家做主!在他的领导下,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凯歌高奏,矿冶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今天,让我们追寻他的足迹,看看那些他曾视察过的矿山、钢厂……

 

大冶钢厂

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在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的陪同下,乘坐“长江”舰准备去南京。黄石市委书记杨殿奎前一天奉命到武汉,也安排上了登陆艇。在船舱里,毛主席专门听取了杨殿奎关于黄石和大冶钢厂民主改革的详细汇报,听完后赞许地说:“民主改革搞得好,应该搞。”并决定下船到黄石去看一看。

 

陪同人员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全问题,不同意他上岸,说:“黄石是个小城市,连马路都没有,不方便。”毛主席说:“就是骑着毛驴也要去看一看。”

 

下船后毛主席直奔大冶钢厂,在钢厂招待所听了冶钢负责人的汇报后,就要去生产第一线,说:“我要把大冶钢厂炼钢过程从头看到尾。”他从炼钢、铸钢、锻造一直看到轧钢,还询问起工人的家庭及生产情况。

毛主席视察轧钢厂建设工地

 

 走出车间,已是晚上8点多。深夜的大冶钢厂,仍然灯火通明。毛主席在厂区停留了片刻,环视着钢厂美丽的夜景。时任黄石市委副书记的高芸生问:“主席,您有什么指示?”毛主席说:“”希望你们把这个厂办大办好!”

 

大冶铁矿

 1958年9月15日,毛主席再次来到黄石。上午10点多,毛主席在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张平化以及中共黄石市委书记杨锐等人的陪同下,驱车来到大冶铁矿,循着弯曲的山道,登上了大冶铁矿露天采场。 

毛主席在大冶铁矿东露天采矿场视察

 

毛主席站在矿山180米处开阔平整的地方环视着四周,指着尖山和狮子山问:“这两个山头在搞什么?”“是在搞剥离工程。”站在毛主席身边的大冶铁矿矿长陈明江回答。“矿石在哪里?有多少矿石?”“矿石压在山下面,有一亿零三百万吨。”“就这么多,再不多一点吗?”毛主席风趣的问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时,王任重捡起一块矿石递过来,毛主席接过矿石翻来覆去地看着,掂着,问道:“品位多少?”张平化说:“60%左右。”毛泽东十分高兴地问:“矿石里面有些什么成分?”陈明江说:“有铁、铜等五种。”“光要铁,其他的不要了?”“不,其他的矿物也要选。”

毛主席视察大冶铁矿

      随后毛主席又到掌子面(即开挖坑道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观看铲装汽车、电机车、穿孔机等,并一面走一面询问生产情况。11时20分,毛主席与陪同人员离开大冶铁矿。这次矿山之行,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视察铁矿山。

 

下午1时30分,毛主席第二次视察了大冶钢厂。他首先来到炼钢车间,先后看了四、五、六号平炉的生产情况。他问:“这一炉能炼多少钢?”炼钢部党总支书记丁振江回答说:“这是90吨的炉子,现在最多一炉可以炼150吨。”毛主席点了点头。炼钢部主任王全冶找来一副蓝色眼镜递过来,他接过眼镜,仔细看了炉子里沸腾的钢水。 

毛主席在观看炉火

在轧钢厂,毛主席望着一片新厂房问杨锐:“这都是新的吗?上次我来时没看到。”“这一片全是新建的。”“你们厂变化真是快,我简直认不出来了。”毛主席非常高兴。

 

马钢

1958年9月20日下午,毛泽东主席神采奕奕地来到马钢一铁厂视察,他健步走上九号炉炉台,从工人师傅手中接过望火镜,在风口处聚精会神察看炉内矿石融化情况,并详细询问了高炉动工的时间和出铁产量。当他得知9号高炉建成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且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安装后,十分高兴,作出:“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因为发展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比较快”的重要指示。

1959年10月29日,毛主席又一次亲临马钢一铁厂9号高炉。连续两年视察同一个钢铁企业,说明了毛主席对祖国钢铁工业的倚重,对马鞍山、马钢的无比关怀。毛主席的两次视察,为马钢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为马钢历史启动了新纪元,造就了一座璀璨的钢铁之城。

 

武钢

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钢花飞溅映红天。这标志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武钢顺利建成。同一天,毛主席亲临武钢视察,在一号高炉平台上,与武钢建设的有功之臣亲切握手。 

毛主席与一名普通青年技术人员、后来成为一冶总工程师的潘正德亲切握手

当时,刚从工地下来的潘正德听说毛主席要接见,找同事借了件干净的工作服,穿着双布鞋就去了。潘正德曾回忆说:“毛主席亲切地招呼我们到他身旁,还一一给我们递烟,我这只烟,后来大伙你传我递,都舍不得吸”。

 

在现场,毛主席询问钢铁生产情况,指示说,“发展工业要以钢为纲”,问到:“建设现代化的工业需要多少钢?建设现代化的农业需要多少钢?建设现代化的国防需要多少钢?”领袖胸中装的是共和国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

毛主席在武钢工地视察

毛主席一生走过太多地方,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身影。如今,伟人离去,音容犹在,毛主席的足迹和伟岸人格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新时代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