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详细讲述了2019年国家基金委改革举措等重要内容。


明确基金资助导向


按照新时期科学基金的资助导向,选择部分项目类型及部分学科,试点开展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与评审,为建立项目分类管理机制奠定基础。

鼓励探索,突出原创:是指科学问题源于科研人员的灵感和新思想,且具有鲜明的首创性特征,旨在通过自由探索产出从无到有的原创性成果。

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是指科学问题源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热点、难点和新兴领域,且具有鲜明的引领性或开创性特征,旨在通过独辟蹊径取得开拓性成果,引领或拓展科学前沿。

需求牵引,突破瓶颈:是指科学问题源于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且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特征,旨在通过解决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

共性导向,交叉融通:是指科学问题源于多学科领域交叉的共性难题,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旨在通过交叉研究产出重大科学突破,促进分科知识融通发展为知识体系。


完善分类评审机制


2019年,自然科学基金委选择重点项目与部分学科面上项目,开展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与评审试点工作。面上项目试点学科情况详见下表:

同时还将建立“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的智能辅助分类评审机制。为进行分类评审,申请人在填写重点项目或试点学科面上项目申请书时,应当根据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选择科学问题属性,并在申请书中阐明选择该科学问题属性的理由。申请项目具有多重科学问题属性的,申请人应当选择最相符、最能概括申请项目特点的一类科学问题属性。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申请人所选择的科学问题属性,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分类评审。


优化调整资助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科学基金对创新人才和团队的贯通培养功能,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模式进行优化调整。

缩短资助期限:在资助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助期限由6年缩短为5年。

增加资助规模:由之前的每年38项增加到46项。每个科学部在原有指标基础上各增加1项。

取消延续资助:在研(2013-2018年批准资助)和新批准(2019年及以后批准资助)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不再实行延续资助。


简化申请管理要求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及“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简化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管理要求。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申请时,不再需要提供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推荐意见;在站博士后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时,不再需要提供依托单位承诺函。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不再列出参与者,使评审专家关注申请人本人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扩大无纸化申请试点范围,除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外,增加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试点无纸化申请。

为使评审专家更加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将申请人与参与者简历中所列代表性论著数目上限由10篇减少为5篇。论著之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数目由原来不设上限改为10篇以内。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将科研诚信建设要求落实到项目申请、评审、过程管理、结题和监督评估等管理全过程。

在2018年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在线签署维护公正性承诺的基础上,2019年科研诚信承诺书将列入申请书中,申请人与参与者、依托单位与合作研究单位需签署承诺后方可提交。

2019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重点在于建设符合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导向的分类申请与评审机制,其他各项改革举措也一并展开。

采编 | 邱丹丹

推荐阅读  

“中国第一爆”——炸出了一座铜城

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