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选矿技术专家。长期从事金属矿尤其是铜矿选矿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在国内外首次研究并提出了难选铜矿物——假孔雀石和墨铜矿的选矿工艺,丰富了铜矿选矿理论与实践;她主持的提高铜矿及伴生金、银选矿指标的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为我国有色金属选矿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铜矿选矿技术应用研究的领头人

 

刘文华作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铜专业组组长及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铜科技协作组组长,除了为决策层出谋划策规划铜选矿事业的发展及行业技术交流外,绝大部分时间为解决我国铜矿山企业生产面临的技术难题而不懈努力地工作。我国重要的铜基地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是我国铜矿选矿技术的领头人。

 

1965年4月-8月,以刘文华为首的铜专业组分别对铜绿山的原生矿、混合矿和氧化铜铁矿石进行小型工艺试验。

 

1967年补充做氧化铜铁矿的扩大连选试验,改进了选矿工艺、提高了选矿指标,在生产中稳定在铜品位22.76%、铜回收率94.84%的指标。

 

1966年2月-1967年5月责对含钼铜矿石进行小型和扩大连选试验,获得铜精矿品位25.22%、铜回收率94.7%。

 

1969年4 月-1970年7月,负责对武山南北矿带铜硫矿石进行选矿工艺流程试验。

 

1987年-1988年,主持建德铜矿多金属矿石选矿试验研究,采用低pH值、高浓度、无氰组合药剂、混合捕收剂、分速优先浮选新工艺,使铜、金、银回收率分别达93.68%、71.91%和82.46%,荣获198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刘文华均为第一完成人。

 

1980年-1985年,对城门山铜矿含铜黄铁矿、矽卡岩、斑岩等类型矿石进行了多次选矿工艺研究,最后决定采用添加硫化剂,使铜离子形成人造硫化铜后与硫化铜矿物同时选出,同时采用有效组合药剂加强铜硫分离,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铜精矿品位14.44%、铜回收率86.9%,指标优于德国和日本的两家公司。

1988年-1992年的研究中,提出水溶铜含量与矿石新鲜程度成相关关系,解决了水溶铜长期影响建设的关键问题,1992年扩大试验获得铜品位20.2%、铜回收率79.8%的优异指标。

 

1996年对新疆阿舍勒铜矿三种类型四个样品进行小型试验研究,以刘文华为首的研究团队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新合成的高效捕收剂PAC进行铜锌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添加组合抑制剂实现砷黝铜矿高效捕收及铜锌有效分离的工艺流程,取得了很好的选矿指标。

 

除铜矿选矿以外,刘文华对铅、锌、镍、钴、铁等矿的选矿也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71年负责的河北遵化铁矿小型和干式、湿式自磨工业试验获得成功,按湿式自磨建成200万吨/年的选矿厂,1974年投产 ,年产铁精矿70万吨;1977年参加的凡口铅锌矿无氰工艺四产品流程获冶金部科技成果奖,1978年获国家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1986年参加金川中性介质浮选扩大试验,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金川资源综合利用荣誉证书。

 

墨铜矿和假孔雀石的浮选工艺的开创者

 

河北铜矿“黑矿石”含有大量铁和蛇纹石颇为难选,一直影响选矿指标,经过研究,刘文华等人确定其中难选的“黑色矿物”为墨铜矿,它是含铜、铁、镁的层状矿物,含铜量较低、矿物结构复杂、无准确的分子式。在对墨铜矿进行了系统的浮选工艺研究后,刘文华等人首次提出了墨铜矿酸性浮选工艺,提高了铜的选矿回收率。 

在对铜绿山高氧化率的铜铁氧化矿石选矿研究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假孔雀石,其形态与孔雀石无二,但性状与孔雀石相差很大,通过多种研究手段,查明它是含铜的磷酸盐【Cu5(PO4)2(OH)4】。它不溶于水、酒精和苯,易溶于酸和氰化钾。经研究,在常温常压下,假孔雀石难以硫化,用黄药类捕收剂浮选回收率极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假孔雀石可在弱碱性介质、温度为30℃时,用油酸或羟肟酸直接浮选,从而提出了假孔雀石的非硫化羧酸浮选工艺。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磁力作用下,假孔雀石显顺磁性,可磁选回收,在磁场强度为0.6~0.9T时回收率可达90%以上。

 

为矿业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

 

刘文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了四十多年,始终奋斗在选矿科研第一线,为矿冶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培育人才上,她对外来参加试验的人员,悉心指导。她言传身教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为矿业发展做贡献。她工作到快七十岁,结束了工作的她,年老体弱,不能亲临指导,但仍关心选矿的发展,帮助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铜矿山二次资源有价元素高效回收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分析老尾矿选矿的难点及可能采取的对策。

 

简    历

1933年7月  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县(现富锦市)

1952-1956年  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

1956-1978年  北京矿冶研究设计院(现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978-1981年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程师

1981-1992年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铜科技协作组组长、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

1987-1995年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2年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采编/李桓

推荐阅读

 杨显万:湿法冶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