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泉港区发生了一起碳九物质泄漏事件。据泉港区环保局4日的通报,共有6.97吨碳九物质从装卸码头和油船之间的连接软管处泄露。


事故元凶:碳九


碳九是在石油提炼时获得的一系列含碳数量在9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它的密度较小,沸点略高于汽油,气味与汽油相似,挥发性较强,可以分为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两类。其中,裂解碳九对人体毒性较小,但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据相关信息可知,此类碳九对人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会导致耳鼻喉不适、头晕头疼,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脱脂。

而更为严重的是,虽然裂解碳九的毒性相对不大,但对海产品的污染却较为严重。无论是鱼虾还是蟹贝,经过此次污染之后,都会吸收一些有毒有害的成分,而这些物质又不是一般水产养殖会监控的物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应急预案,它们也许会顺利地通过检测,流入到餐桌上。若食用被碳九污染过的动植物海产品,则会有中毒、致癌的风险。此外,处理碳九造成的污染,经济成本也非常高。

但相比于重整碳九,本次事故的元凶——裂解碳九带来的麻烦还算是较容易处理的。重整碳九中的芳香烃含量较高,它们的气味较为特殊,有一股令人不悦的芳香味,与汽油明显不同。芳烃物质的活泼性相对更高,毒性也更高。例如异丙苯作为典型的碳九芳烃,它的分解方式就比脂肪烃更复杂。化工产业中,异丙苯是生产丙酮和苯酚的主要原料,其原因则是它很容易就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然后再断裂成自由基。实际上,在有光照的前提下,大多数芳香烃都会很容易发生一些自由基反应,由此形成的副产物异常复杂,而在海洋这样富含氯元素的环境,必然的结果便是会形成一些含氯的芳烃。很多人闻之色变的二噁英,在自然界中其实并不是很难形成,有了苯环和氯,再加上一点阳光或温度,那么得到二噁英只是迟早的事。


事故影响:污染


事故发生当天,泉港区环保局曾发布通告,称由于及时展开应急处置工作,当天下午就已经基本完成海面油污基本清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指标也达到安全状态。然而,根据接下来几天的舆情反映来看,事实貌似并没有当地环保局通告的那么轻松。很多当地居民和自媒体曝出空气难闻,身体不适,这无疑与当地环保局的乐观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泉州市政府新闻办的通报,此次事件直接影响海域面积约0.6平方公里,养殖受损集中在肖厝网箱养殖区约300亩,涉及养殖户152户、养殖面积99单元,其中20单元为空箱,在养的79单元中有20单元下沉较严重,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受损,6日开始着手修复,7日开始进入养殖户开展受损情况调查评估,为下一步理赔做好准备。有专家表示,此次泄露对附近水体造成的污染会持续1到2个月左右。

此外,据了解,距离事发海域最近的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有8000多人口,大多以出海捕鱼、渔排养殖为生,此次碳九泄漏事件造成渔排网箱被腐蚀,部分渔排沉入海底,导致部分养殖户损失严重。同时,即使自家的养殖产品没有大幅度损失,此次碳九泄漏也使得市场上出现对于当地产品是否受到污染的疑虑,短时间内销路难以打开,销售情况令人堪忧


应对措施:防护


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都采取了不同措施加以应对。对此,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郑辉东提醒,如果居住地离泄漏位置很近,则需要佩戴含活性炭过滤的口罩,避免吸入风险;同时,要避免食用被污染的动植物海产品,一旦误食,立即漱口,若发现唇、口、舌感觉异常或麻木,并伴有头痛和头晕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如果是皮肤,衣服接触到,则应该先用水清洗,再用洗涤液、肥皂彻底清洗并就医。

 

此外,泉州师院高级实验师陈楷翰也表示,虽然目前水质已经合格,但是泄漏部分的富集问题仍不容小觑。首先,泄漏的碳九可能流向海岸、礁石、养殖区等滞水区;其次,碳九可能附着在海草、鱼类、泥土、海鸟上;最后,也可能累积到动物油脂和肝脏中去。因此,涉事海域治理是长期系统的工作,附近居民还是要做好防护,切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在食材的选择与处理上,需要谨慎对待。

注:文中部分素材来源于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网等

采编/谢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