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第43届剑桥能源周(CERAWEEK)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盛大开幕。本届能源周以“前行之路:复杂世界的能源战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50多家公司、超过1万名代表共襄盛举。在这场全球能源界的顶级盛会上,中国石油代表团首次发布了煤岩气(Coal-rock Gas,简称CRG)地质理论认识与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国际能源界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能源未来”战略圆桌会议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李国欣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油在煤岩气地质理论认识与勘探开发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他指出,煤岩气作为一种新类型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虽然与传统煤层气(CBM)同产于煤系地层,但在地质特征、赋存机理与开发方式上却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突破性的认识,不仅为中国石油在煤岩气勘探开发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更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李国欣介绍,中国石油已在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建成日产800万立方米的煤岩气产能,相当于年产能200万吨油气当量。其中,鄂东大吉气田累计产量已突破30亿立方米,标志着中国在1500米以深煤岩气开发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石油在煤岩气勘探开发方面的强大实力,更为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中国石油在煤岩气地质理论方面的创新突破,成功突破了深部煤岩勘探开发的瓶颈。通过自主提出的煤系全油气系统和研发的五大类28项技术体系,特别是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持续改进,中国石油成功将深层煤岩气钻井周期缩短了30%以上。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提高了煤岩气的开采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开采成本,为煤岩气的商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普全球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对中国石油在煤岩气领域取得的原创概念和勘探开发成果表示高度认同。他认为,中国石油在煤岩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方面的突破,将对全球煤岩气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评价不仅体现了国际能源界对中国石油创新能力的认可,也彰显了中国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贡献。

煤岩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不仅为中国石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为全球能源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煤岩气资源的逐步开发和利用,它有望成为全球油气战略性接替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