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中国正积极加速对钴、铜、镍和锂等关键工业金属的国家战略储备。2025年3月23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悄然启动了价格询价和竞标程序,国家发改委也在3月初提交给全国人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完成全年战略物资储备任务”,这一举措被视为年度重点政策。

此次战略储备的重点对象之一是铜。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冶炼国之一,但高度依赖原料进口,铜的进口依存度达到了70%。为了降低这一风险,中国正在增加矿产储备,以增强关键矿产供应的韧性,确保在供应链中断等危机时刻的需求,同时平衡供应、稳定价格。

据消息人士透露,除了常规的库存轮换,此次铜的战略储备规模可能达到万吨级。中国作为全球铜冶炼的重要参与者,其采购行动往往对全球价格产生显著影响。例如,若中国采购万吨级铜(假设10万吨,占全球1%产量),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或再涨5%-10%。

地缘政治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特朗普政府近期对铜进口展开调查,可能征收进口关税,这一消息促使贸易商抢运铜至美国,导致全球其他地区供应收紧。此外,刚果民主共和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钴供应国(占全球74%的钴供应),自3月实施出口禁令,也推高了钴价。这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铜价和钴价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上周四(3月20日),LME铜价突破10,000美元/吨,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COMEX铜价也超过5美元/磅,接近2024年5月的峰值(5.20美元/磅)。钴价方面,受刚果出口禁令和中国储备双重利好影响,钴价有望攀升至28美元/磅,涨幅达到12%。

展望未来,若中国铜采购行动在第二季度启动,LME铜价或冲高至10,500美元/吨,涨幅达到5%。中期而言,2025年铜需求预计达到2700万吨,同比增长3%;钴需求16万吨,同比增长10%。中国若增储5-10万吨铜、5000吨钴,将提振需求,并加剧全球供应竞争。

在全球矿产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中国的战略储备行动无疑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正通过海外投资(如刚果钴矿,占进口29%)与储备并举,应对贸易战(特朗普25%关税)与美国制裁(如伊朗油)带来的不确定性。此举不仅有助于保障中国的资源安全,也将在全球市场上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