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政府再次高举关税大棒,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这一举措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从2025年1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晶圆征收50%的关税,同时对部分钨产品征收25%的关税。这一系列关税调整无疑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关税政策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美国商务部就宣布对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2018年后,在“双反”基础上,还叠加了201关税、301关税等。高税率下,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被大幅削弱,对美出口量也大幅下降。然而,美国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通过关税政策来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入其市场。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光伏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一方面,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例如,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头部企业均在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布局产能,以规避美国的关税壁垒。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关税带来的价格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但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量实际上并不大。据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的光伏产品仅占全部出口的0.3%。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的关税政策对中国光伏产业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