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院”)宣布在攻克新疆高碱煤燃烧难题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疆高碱煤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疆高碱煤是我国重要的动力用煤之一,但其煤灰中碱金属氧化物含量普遍较高,这极易导致锅炉在燃烧过程中出现严重结渣、沾污等问题,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电科院自2020年起便涉足疆煤掺烧领域,并持续开展科研攻关。

近年来,电科院以“集中攻关、布局规划、示范应用”为目标,为宁夏区域内火电厂量身定制了“一厂一策”方案。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电科院技术团队成功攻克了新疆高碱煤燃烧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包括受热面抗积灰结渣、磨煤机出力降低、煤粉细度和均匀性差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科院成功研发了锅炉可视化燃烧内窥镜,这一融合多光谱摄像、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的产品,能够实时展现锅炉燃烧视频,及时发现水冷壁泄漏、高温腐蚀等问题,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六分之一,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该设备已在宁夏及外省多家电厂安装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此外,电科院还牵头编制了团体标准《电站煤粉锅炉高碱煤掺烧技术导则》,并于今年3月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涵盖了高碱煤的掺烧原则、掺烧方式、掺烧比例、技术指标计算等内容,为新疆高碱煤掺烧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指导,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标准空白。

在电科院的努力下,新疆高碱煤的掺烧比例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国家能源集团“疆煤入宁”项目已输送1005万吨煤炭,占比达集团非新疆地区的二分之一。截至目前,宁夏电力公司所属电厂疆煤掺烧比例平均达到40%,其中中卫热电更是以65%的掺烧比例领跑宁夏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