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告诉你,钢铁和宝石也是“溶液”,你会相信吗?真的,它们确实是“溶液”,只不过是“固体溶液”。

       只要两种固体间达到分子或原子水平上的混合,它们也能形成“溶液”。这种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均匀混合的固体混合物称作固体溶液,简称固溶体。固溶体这个名字起得很形象,我们可以将固溶体理解为一种固体溶质溶解在另一种固体溶液当中。

       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元素价态、原子尺寸、晶体结构等物理化学因素,两者的性质越是接近,溶解度就越大,甚至可以相互无限溶解,就如同水和酒精能够任意比例相互溶解;如果两者性质相差太大,就无法形成固溶体,就如同水和油互不相溶。

       合金是一种很常见的材料,很多合金都是固溶体,比如黄铜是铜和锌的固溶体,白铜是铜和镍的固溶体,钢铁是铁和碳的固溶体。而其中钢铁则是其中应用得最多一种合金。

  钢铁虽然也是固溶体,但是和前面所述的那种固溶体的类型却不太相同。首先,我们得知道,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有多种,但是因为把原子可以看作是一颗均匀半径的球体,在它们堆积形成晶体之后,原子与原子之间无论如何都会有间隙存在,也就是存在原子无法占据空间。

       晶体中原子间隙空间都比较窄,如果外来的原子半径足够小,那么它就有机会挤进这个狭小的空间,并在间隙中稳定地存在,与溶剂原子形成固溶体,这种类型的固溶体叫做间隙固溶体。而前面所说的通过取代溶剂原子位置形成的固溶体叫做置换固溶体。钢铁就是小个头的“碳”原子挤进大个头的“铁”原子之间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所以我们也经常称钢铁为铁碳合金。

       含碳量在0.021%~2.11%的铁碳合金是钢,含碳量在2.11%~6.69%的铁碳合金是铸铁,当含碳量小于0.021%时,我们就说它符合工业纯铁的标准了。而含碳量大于6.69%的铁碳合金脆性太大,基本没有用处。

       我们知道晶体是原子或分子整齐堆积形成的固体,然而,总有那么一些原子不会老老实实听话,排列时没有对齐,形成一维的缺陷,这种缺陷称为位错。当金属承受外力时,位错会移动,使得金属拉伸、变长,最终断裂。形成固溶体之后,杂质原子会阻碍位错的移动,从而减少金属发生的形变,提高钢铁的强度,这就是固溶体的固溶强化作用。这也是工业上常使用钢而不使用纯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