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坐落着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等学府——西南石油大学。这所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诞生于嘉陵江畔,三总故乡的南充市,开创了一次先有学生后有学校的超常规办学实践。风雨兼程六十载,弦歌不辍奏华章,西南石大这片沃土上,一代代学子在这里成长。

四川石油学院

(1958-1970年)

 

学校诞生于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

 

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面对世界专家的“中国贫油论”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困难以及石油大会战的急需,我国政府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本科高校,校址设在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南充市。

1958年在国务院部署下,由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调入相关院系师资及图书仪器组建四川石油学院。学校作为清华大学石油系的一个重要文脉分支,秉持着“把祖国石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去”的精神,建校当年即在石油钻井、石油开采、石油矿场机械、石油炼厂机械、石油地质、石油炼制、人造石油七个五年制本科专业招收本科新生(不办专科),西南石油大学从此高起点的开始了办学历程。

 

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四川石油学院

 

同年11月1日,学院在南充飞机场部队营房举行首届开学典礼。这是一次先有学生后有学校的超常规办学实践,58 级新生报到之时,学校尚在报批之中,师生借用部队的空营房暂时驻扎下来,掀开了一部白手起家的创业史。

1958年11月1日,学校举行首届开学典礼

为了早日建好学校,在马院长的带领下,师生们一边上课,一边参加建校劳动,晴天劳动,雨天上课,白天劳动,晚上上课。靠着肩挑背磨,人拉肩扛,硬是在短短一年半里,修通了通往校区的700余米的公路,建成了地质楼、机械楼、师生宿舍等主体工程及田径运动场、露天会场等基础设施,终于初步拥有了自己的校舍。

 1958年12月7日,学校召开建校誓师大会

1959年2月,根据发展,学校由劳动教学为主转为课堂教学为主。为适应这一要求,成立了政治、外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钻井、采油、石油工学、人造石油、机械、经济等共12个教研组。8月,石油部向学院提出1959年招生建议人数。石油地质、石油钻井、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炼厂机械5个专业各招96人,矿场机械和人造石油专业各招64人,共招收608人。

 

1960年3月12日,朱德委员长来院视察。听取了院领导汇报,详细询问了学院建院情况、教学情况和师生的思想工作情况,对学院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国家很需要人才,要很快把人才培养出来。”

1960年3月12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

同年5月 22日,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来院视察,并题词:“为建立一支强大的石油工业科学技术队伍,高速度发展祖国的石油工业而齐心奋斗!”。

 

1963年2月,石油部决定撤消中南石油学院,该院石油地质、石油钻井两个专业60级和61级学生102人,转入学院学习。7月,首届毕业生(58级)309人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1966年1月,石油部组织院校工作大检查。1月4日至19日检查组对学院贯彻教育方针、毛主席“七三”指示、教育思想、教改、实验室等进行了全面检查。6月,学院文化大革命开始,省委、石油部工作组6月16日进院,工作50余天后撤走。30日,学院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委员会。

 

随后,学院出现各种群众组织,逐步分裂成两大派。院长兼党委书记何千里同志被迫害含冤而死,学院正常的教学活动被干扰

 

西南石油学院

(1970-2005年)

 

197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部军管会通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经国务院业务组批准,四川石油学院改名为西南石油学院,自1970年7月下放给四川省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2年4月6日,学院召开中共西南石油学院第三次党员大会。军代表、军宣队组长韦丑海作了题为“在毛泽东革命路线指引下,为把学院办成社会主义石油学院而奋斗”的报告。学院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210人。

中共西南石油学院第三次党员大会

1973年10月,全院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大文件,开展批林整风和教育革命运动。教学上推行上海同济大学结合典型工程进行教学的经验,撤消基础处和马列主义教研室;取消教研室教学组织,实行专业连队。

 

1975年6月,学院实行厂校结合,开门办学,组织师生参加川气出川会战。分别到泸州气矿、石油沟气矿、川中矿区和资中矿机研究大队等单位参战。

 

1977年学院筹划建立新专业,拟议中有油田化学、油田自动化、油田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地球物理测井4个专业。学院撤消专业连队建制,恢复基础教研处,重新设立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体育等5个教研室。根据四川省和石油部的部署,学院制订1977~1985年教育事业长远发展规划。  

 

1978年2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的报告,加强面向全国非重点院校的部委领导。学院从6月开始办理交接,至8月份改为以石油部领导为主。学院春季招收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77级),统一考试录取后共招收441人。除招收石油地质、石油钻井、石油开采、矿场机械专业外,还招收数学、物理、化学师资班各10人,外语师资班5人。

 

秋季招收78级本科新生534人,除原有的4个老专业外,增设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油田化学和石油储运4个新专业。数学、物理、化学、外语4个师资班继续招生。学院招收建院以来第一届研究生13人,分属石油地质、油田开发和石油机械3个学科。

首届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观看岩石薄片

改革开放后,学院由建校之初的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1986年石油开发和石油机械两个学科,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克服了地处四川南充地域优势缺乏、人才引进较难等诸多困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石油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1981年12月,首届研究生论文答辩

1988年10月,学院油气田开发(联合石油机械)工程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2月,学院与成都地质学院联合申请的“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被世界银行代表团确认为重点学科发展(即世行贷款)项目。

 

2000年3月,学院划转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同年12月28日,学院在成都市新都区新城区举行新校区建设破土动工仪式。

 

2001年9月16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柳斌杰、四川省副省长柯尊平等领导为学校成都新校区建设开工剪彩。2002年学校成都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性质由学院发展成为涵盖工科、理科、政法、经济、管理、教育、文学、艺术8大学科门类的大学。

1958年11月1日,学校举行首届开学典礼

2003年3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对全国50所大学进行升格大学的投票测评,学校投票数为第二名,获得升格为大学的资格

 

西南石油大学

(2005-至今)

 

学院在2004年获批设立研究生院(试办)并在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2005年12月,教育部批准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4月15日,西南石油大学揭牌庆典隆重举行,成为学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006年4月15日,学校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揭牌仪式

   2008年学校校庆期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成都校区二期工程建成,成都中心校区与西南石油大学(南充)的两地办学格局正式形成

四川省政府、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签署

《关于共建西南石油大学的协议》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跻身“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和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7年1月,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经过60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学校现有19个教学学院,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和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是西南石油大学始终弘扬的办学精神。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教授、学者,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条战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时至今日,学校仍在为建成以工科为主,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能源大学和百年名校而不懈奋斗着。

 

采编/邱丹丹

  

推荐阅读

【老照片】“有色冶金人才摇篮”——江西理工大学

【老照片】“一脉相承的钢铁情缘”——武汉科技大学

【老照片】“充满改革精神的学校”——沈阳大学

【老照片】传承湖湘文化,彰显时代精神——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