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权,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他长期从事重有色金属、黄金、白银和稀散金属的提取冶金、分离技术和综合回收利用研究。他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大型有色金属项目的研究及设计,创新了多项有色金属生产工艺;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并为我国第一个专业黄金冶炼厂建设提供了设计依据。为促进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人物简历

 

1936年12月5日  生于浙江省温州市

1944.9∼1949.7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1949.7∼1952.7   温州市欧海中学

1952.7∼1955.7   温州市第二中学

1955.7∼1956.7   北京俄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留苏预备生部

1956.7∼1961.7   前苏联乌拉尔工学院(现俄罗斯乌拉尔科技大学)有色冶金系

1961.9      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技术员

1978.∼     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程师

1984.2∼   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1984.12∼  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室主任

1985∼      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1987底    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9年     退休

 

我国早期铂族金属提取和分离技术研究者、开拓者之一

 

1959年9月在甘肃金昌发现了“金川硫化镍铜矿,且伴生有钴和铂族金属,但铂族金属的品位很低(仅0.5克/吨),但是,当时的冶金部吕东部长对金川硫化镍铜矿有这样的认识;“金川资源,我们应视为镍铂钴矿,铜次之,铂族金属我国极缺应先解决有无问题。” 在此背景下,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担了冶金部下达的开发研究金川铂族金属的提取任务,赵国权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在工艺研究的关键工序发挥积极作用,能吃苦耐劳,在现场曾发生氯气中毒事件,仍没有退却,联合工作组同志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工作,终于按上级要求完成任务,提出了提取铂族金属的工艺流程。之后扩试装备在稍作调整之后转入小批量试生产,为国家提供急需的铂族金属。

 

虽然试验条件、试验装备、技术资料、人员组成和生活环境等条件十分困难,但参与现场试验人员凭借执著、认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败的精神,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在当时的贵金属界产生较大反响,得到了冶金部领导的重视和赞赏。该项目获得1977年冶金部科技大会和1978年国家科学大会的嘉奖。

我国第一专业黄金冶炼厂建厂工艺流程的提供者

 

根据秦岭地区各矿点的历史和现状,当时往外运输困难,矿石积压严重。为寻求合理的处理工艺,回收金、铅并综合回收铜、银、硫、锌等,冶金部黄金局于1983年4月19日召开了含金多金属精矿的发布会,希望各研发单位参加,要求用半年时间提出合适方案,进行选择。赵国权作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项目课题负责人亲身经历了立项、方案的设定、全流程的试验和部分单元技术的闭路扩大试验和为设计依据技术审核的全过程,由于该同志的认真、执著组织、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工作,他们提出的酸化焙烧、酸盐浸氰化提金方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可。

 

其后,课题组经过一年不间断的努力,严密的组织和合理分工安排,圆满完成全流程试验及部分单元公斤级闭路试验任务,参加1984年11月29日冶金部黄金局召开的“秦岭地区含金硫化精矿冶炼流程”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完成的“焙烧——酸盐浸——氰化”提金、铅和综合回收流程,试验工作系统完整、技术成熟,适用于处理秦岭地区多金属含金精矿,可以满足可行性研究的要求,可作为设计依据。

 

凡口锌精矿优先挥发锗研究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完成者

华南地区的凡口铅锌矿是六十年代初期开发的品位高、储量丰富的多金属硫化矿,除铅锌外伴生有锗等稀散金属,原矿含锗品位为0.003%是非常宝贵的锗资源。1967年7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接受了冶金部科技司任务,提出了优先挥发锗的技术方案。当时抓革命高于一切,导致工作环境恶劣,干扰因素多,赵国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带领着课题组严格按程序进行了小型试验和φ250x4000mm的扩大试验,以及半工业试验。1969年和1971年两次下现场完成了半工业试验和全流程试验。1975年3月召开了项目鉴定会,得到参会16个单位52位代表的认可。认为提出的一次回转窑、二次竖炉挥发,直接得到含锗为14~15%的富集物的工艺可行,技术先进且设备简单,革除了浸出、单宁酸沉锗、煅烧等工序,锗的挥发率为90~92%,一次挥发收率为80~83%二次竖炉挥发总收率为75%,比设计收率指标高出25个百分点,为建厂提供了设计依据。

 

现代炼铜技术开发的参与者

 

赵国权自1974年以来,先后参加白银法的空气熔炼、富氧熔炼和后期的自热熔炼的工作。项目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有色总公司、有色行业协会的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了推动富氧的应用,在组长毛月波同志组织下编译了“富氧在有色冶金中的应用”一书,赵国权也参与其中,在1981.№5、6“有色金属”还发表了“浅谈我国炼铜工艺技术改造”和“有前途熔炼方法——熔池熔炼”,文中涉及喷吹方式、喷枪的布点、喷吹的介质等内容,赵国权在组内发挥着积极作用。

 

离析法技术的研究者

离析法不仅可以处理氧化矿且对硫化铜精矿在全焙烧的基础上同样可以用离析法处理。正值轰轰烈烈开展现代炼铜技术的当时,用离析法另辟溪径也不能不算是一条捷径,因此课题组也对硫化精矿离析进行大量研究和详细考查,作为该课题组组长之一的他,在《有色金属》1982№3发表了“关于硫化铜精矿离析工艺的若干问题探讨”一文,文中探讨了氧化矿和硫化矿离析的差异、氯化挥发、就地还原、SiO2的作用,氯化剂的种类、硫酸盐对离析的影响,金、银的行为等问题,进而对含金、银的黄铁矿烧渣进行离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工艺处理原料对象多样,对于有价金属综合利用具备现实意义。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离析技术可能会被应用。该项目获有色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行政事务工作的能力者

  

1988年工作调动,赵国权由原来研究者、开发者、参与者变为管理者,由一线转入二线,期间赵国权撰写了“创造条件、挖掘潜力,使我院综合经营收入达到新水平”、“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努力提高我院在行业中地位”和“我国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应用阶段经费投入比例及其调控研究”多篇文章和参加软课题研究,期间除争取“九•五”计划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外,还根据我院条件参与组织、申请、组建“国家半导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稀土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复合材料研究工程中心”和管理工作、验收工作。该同志工作认真、态度严谨,重视发展方向,制定规划、计划,重视实际,不好高骛远,重视一线实践,注意积累经验,带领全室同志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开创新局面,取得好成绩。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供稿

 

采编/木子亙

推荐阅读   

【矿冶人物】宁远涛:贵金属合金材料专家 

【矿冶人物】陈登文:矿物工程设计专家

【矿冶人物】张振民: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炉专家 

【矿冶人物】金展鹏:轮椅教授,中国的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