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历史,7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大跨越,取得了辉煌成就,正阔步走在建设有色金属强国的新征程上。

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年-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量不超过1.5万吨,品种不超过10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用三年的时间对经受战争创伤处于崩溃状态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恢复。

    三年恢复时期,国家接管和改造了一批旧中国留下来的有色金属企业,先后在东北、中南、西南行政区建立了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在破旧不堪的老企业基础上,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到1952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恢复到7.4万吨,是1949年的5.5倍。

1950年4月,沈阳冶炼厂在我国首试成功部分湿法炼锌技术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开始大规模的建设。156项全国重点建设工程中,有色金属工业占了13项,新建、扩建了一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同时,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到1957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了21.45万吨,出口创汇7.39亿美元。至此,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初具规模。

1953年5月1日铜官山冶炼厂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铜水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1958年,我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过三年“大跃进”、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61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降到21.5万吨。

1958年2月13日,毛主席视察中铝抚顺铝业

    为改变这一状况,1961年我国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三年调整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再次进行了规模布局,一批骨干企业相继建设投产,为建成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打下了基础。到1965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了调整任务,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46万吨。一步步坚实的步伐,奠定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基础。

1962年朱德委员长为云南锡业公司题词

“文化大革命”及后期(1966年-1977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国家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损失,国民经济基本处于停滞、徘徊和十分困难的境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虽然也受到严重的干扰,但历史地来看,由于有色金属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仍然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当时“三线”建设的总体部署下,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了一大批有色金属企业,改善了产业布局,加快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

韶关冶炼厂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徘徊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1968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降为34万吨,到1977年产量达82万吨。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有色金属工业。1981年开始组建有色局,几经反复,终于在1983年4月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从此,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制定了“优先发展铝,积极发展铅锌,有条件地发展铜,有选择地发展其他有色金属”的发展方针,并加快建设了一批基建和技改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并为改造传统落后生产工艺提供了范例。

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株洲硬质合金厂

    这一时期,重点建设的青海铝厂、山西铝厂、中州铝厂、西南铝扩建工程、白银公司铅铝锌冶炼等项目陆续投产,迅速提高了有色金属产量。10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由1978年的99.6万吨,增加到1992年的299.2万吨,年均递增8.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1992年-2002年)

    这一时期,有色金属国有企业经历了三年脱困阶段。从1996年到1998年,国有企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但国家及时采取了债转股、资源枯竭矿山实行政策性关闭和贴息技术改造三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平果铝业、山西铝厂、中州铝厂、西南铝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等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走出困境,步入快速发展之路。沈阳冶炼厂、上海冶炼厂等198户企业先后政策性关闭破产。

沈阳冶炼厂

    这一时期,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煤炭、电力、纺织等领域的有关企业开始大规模投资有色金属工业。

    这一时期,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大部分中央所属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下放地方管理,中国有色贸易集团划归中国五矿集团管理;2001年2月,成立了中国铝业公司;2001年4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正式成立。

    2002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012万吨,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1992年至2002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10年间年均增长分别为13.0%、19.4%和14.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2002年至今)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了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一时期,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分离辅业,通过改制上市,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有色企业集团。同时,非国有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至今,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数量已有上万个,由原来只能生产几个有色金属品种,发展到64种均能生产,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年产量由1万多吨增长到5000万吨以上,并为尖端科学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各种新型材料,形成了从常用有色金属到稀有稀土金属,从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从采矿、选矿、冶炼、合金加工一整套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创新驱动方针指引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研发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近年来600KA超大型槽已系列生产,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电解铝技术已达到世界 领先水平。铜冶炼自主研发的旋浮铜冶炼、氧气底吹、双底吹和“两步炼铜技术”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先进的铜、铝加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厚板高端航空铝材已用于大飞机和军工等领域,高铁用铝材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超粗、超纯和超细均质硬质合金、核电锆铪材、航空航天用高强镁合金、钛合金大规格挤压材/锻件以及稀有金属其它深加工材料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有色金属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正在改变有色金属工业的面貌。截至2017年底,由工信部评选出的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有近100家。

    70年,在几代有色人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中,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有色金属大国,如今正向有色金属强国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