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乱世,他始终怀揣着一颗救国之心;肩负重任,他不畏险阻迎难而上,为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就是我国探矿工程专业的创始人、学科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李世忠教授。1981年,李世忠教授成为新中国探矿工程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正中为李世忠教授

开创我国探矿工程高等教育事业

      1921年3月,李世忠教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他的青年时代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高潮时期,战火随时点燃,空气中总有硝烟在弥漫。环境是恶劣的,但李世忠教授求学的心却不曾改变。在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刻,他怀着一颗救亡图存、科学救国之心,千里迢迢,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内迁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并于1944年以优越的成绩毕业。

      1945年,经过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西南联大也复校回北京, 李世忠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

      1952年,李世忠教授受命负责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地质院校——北京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当时正值经济恢复时期,困难重重,专业教师没有,教材更是全无,情况可谓十万火急。面对这种情况,李世忠教授当即组织一批刚从有关院校毕业的青年学子,首先收集资料组织编写专业教材,之后立即组织示范教学,率先开出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机械零件、机械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以及内燃机学等基础课程。此后,李世忠教授又陆续开出了固体矿产地质钻探、水文水井钻探、钻探工艺学、钻探机械设计与制造等高等学校专业课程。

      从无到有,一点一滴,在李世忠教授的组织和推动下,到50年代中期,我国第一个具有了高等专业教材、各门专业教师齐全、教学设施基本完整的探矿工程系基本形成。这里培养出了建国以来几届探矿工程专业的新型工程师,初步解决了国家经济恢复时期为大规模找矿实现综合勘探所需的探矿专业技术人才,从而结束了近百年来中国没有自己的探矿专业队伍,仰赖于外国的局面。同时,北京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的建立也为其后长春、成都、河北等地质学院建立探矿工程系树立了现成的模式。

 推动探矿工程技术进步 

      岁月如梭,李世忠教授在北京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 探矿工程系先后任系主任长达28年之久。他在科研方面的远见卓识,推动了探矿工程专业技术进步。

      首先,李世忠教授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面向科学钻探领域的“地质超深钻探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成为本学科重要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实施和深部地学及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研究条件。

      其次,李世忠教授大力开展钻探工程的基础科研活动,在他的组织下,先后完成原国家教委和自然科学基金下达的前沿学科科研项目6 项,通过了部级鉴定并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应指出的是这些研究成果结合了生产实际,对推广我国金刚石钻探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钻头切入量控制钻进的新见解、新观念,并作为优化钻进的准则,不仅使钻进工艺有了依据,而且在我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交流,得到了外国同行的赞许。

      最后,在传统岩心钻机设计改革方面,李世忠教授首先提出了应用交流变频的全新设计观念。这一新观点在当时曾遭到过少数人的反对,但新式钻机产品面市后证明,钻机本体去掉了离合器、变速箱,不仅明显减轻了总质量,而且更易操作,钻机面貌改观,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今后钻机更新换代提供了先进技术储备。

      作为科学家,李世忠教授将心血奉献给了祖国;作为老师,他更是兢兢业业,任教50余年,培养了千余名高级探矿技术人才,现在,这些学生分布在地质、煤炭、冶金、化工、城建、建材、铁道、军工、建筑等各个领域,都已成为技术骨干,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功绩在探矿,桃李育芬芳,李世忠教授不愧为后辈的楷模,业界的典范。

采编:谢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