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核辐射,相信许多人都会谈之色变,核辐射在大多数人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核辐射究竟是什么?
我们一直处在核辐射环境中
什么是核辐射呢?核辐射是辐射的一种。广义上辐射是以波动形式或运动粒子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核辐射等。核辐射包括射线与粒子辐射。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核辐射存在于所有物质中,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这些辐射被称作天然辐射。天然辐射的来源包括宇宙射线和地球上自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天然辐射的水平通常称为天然的“本底辐射”。就世界平均来说,每人每年所受的天然的本底辐射大约是2.4毫西弗。一般来说高海拔的地区所受的宇宙射线较强,因而本底辐射也较低海拔地区强。某些地区由于环境中的放射性元素丰富,本底辐射也会较强。天然的本底辐射无法避免,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一直生活在天然放射性环境中。
除天然的本底辐射外,人们日常还会受到如核试验、核设施(包括核电站)、核技术应用、核医学、核燃料循环、建筑等活动产生的人工辐射。通常在医院做一次X光胸透大约是0.1毫西弗;做一次心脏血管造影CT大约是20毫西弗。另外,由于高空中宇宙射线被大气吸收的少,乘坐飞机也会增加辐射剂量,每乘坐一小时的飞机会多受到0.005毫西弗的辐射。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思得说过:“只要将核辐射的剂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就不会对人体健康有任何影响。”
核辐射致癌恐慌
核辐射的射线种类主要有α、β、γ射线以及中子。人们受核辐射的方式有两种: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射线和中子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和中子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人们对核辐射最大的恐慌当属“致癌”的说法。人体正常生长的细胞会发生几率很低的基因突变,而在放射线及其他辐射的作用下,这种突变几率大增,致癌基因被激活,从而发生癌变。
守护安全,如何预防?
01
一般在存在人工放射源的场所都会张贴辐射标识进行警示,如医院的X光检验室门口、无损探伤机外壳等都有辐射标识。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远离贴有辐射标识的场所。
02
进入空气被污染的场所带口罩、不在被污染的场所饮食、有裸漏的伤口避免接触污染物等可以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降低内照射辐射危害。
03
通过减少受照射(与辐射源接触)的时间、增大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以及对辐射源采取屏蔽措施等,可以有效降低外照射危害。
04
服用碘片。辐射紧急情况时伴有放射性碘,放射性碘对人体攻击的一个重要的靶向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会吸收放射性碘。可能接受辐射前,先服用碘化钾,可使甲状腺充满碘,即占满了位置,减少吸收有伤害性的辐射碘。碘化钾在受到辐射前24小时和受到辐射后1小时服用,防护效率最高可达到97%;受到辐射后4小时后服用,防护效率则低于50%。
采编/杨小乔
推荐阅读: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