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经费、设备和材料,还需要组成一支建筑工队,才能开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科研大厦的建设也需要各种人才,达到人尽其才。典型的科研模式有单兵作战制:如同泥瓦匠人到各家各户去接活,也有小组制:作为“总包工头”的“大老板”负责整个研究小组运转,作为“监工”的“小老板”负责其中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有独门技术的匠人的技术支撑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运转维护,然后熟练工人直接在一线带领工人们(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实验/应用研究。

   科研队伍   建筑工队 

有些时候一些小规模课题组(尤其是理论方面研究的组),也很可能是课题组长直接负责制,即课题组长下面直接带领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这几种模式并无优劣之分,大组梯队制可能产出总量大,但底层科研人员成长较慢,平均下来效率偏低;而小组精简制可能产出偏少,经费和人手都要紧张,但也许个人成长积累较快。

 

在一些工科院所,某些“大老板”门下可能数十个研究生,一些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就没见过导师几次面说过几句话,真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们要么因此学业彻底荒废要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毕业后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一些国外的理科研究组,可能也就是一个导师带领一个博士后加两三个研究生干活,要求研究生的独立性非常强,经受很大压力,吃到不少苦头,换来的是能力的迅速提高。

 

一个科研工作人员的成长历程首先从一名普通研究生开始,我国的理工科研究生一般是硕士三年制、博士三年制、硕博连读或直博五年制。硕博连读和直博其实差不多,不同在于硕博连读生前两年称为硕士生,需要在第三年前通过答辩转为博士生,而直博生从一开始就是博士,在研究院所多为硕博连读生,而高校多为直博生。

 

取得硕士学位者一般只是具有从事科研的经历,取得博士学位者要求具有独立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因此会对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或其他科研成果有一定的要求。研究生毕业后若继续在科研道路上前行,就是取得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讲师等职位。

社会上往往认为博士后也是一个学位,实则不然,我国最高学位是博士,博士后其实是博士毕业后的一种临时科研工作岗位,博士后在站为两年及以上,和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讲师一样是计算工龄的。社会传言,对于女生: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研究生是赵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后是灭绝师太,硕博连读是传说中的“东方不败”!对于男生:大专生是韦小宝,本科生是段誉,研究生是丁典,博士生是陈家洛,博士后是欧阳峰,硕博连读是可怕的“岳不群”了

 

虽然说是过于夸大和扭曲事实,但事实上也反映出读书的学历越高、知识越专,也越容易被视为“异类”。话说回来,事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和神秘,对于科研人员来讲,他们从事的职业和别的社会工种的区别只在于探索未知和生产已知而已。科研人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食人间烟火,并不需要“修行得道”类的生活方式,科研队伍里多才多艺百花齐放的人也不在少数

 

近些年来,我国科研人员队伍偏爱聘任有海外工作经验人员,即所谓“海龟”(海归),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往往取得的科研成就较高且科研能力较强,而对于本土毕业的研究生(号称“土鳖”)则担心近亲繁殖或经验不足。人员聘任方面也因此分为“人才引进”和“岗位聘用”两种方式,只不过两者待遇有天壤之别,在同一单位获得的资源也极不相称,于是“龟鳖之争”从未停止过,也让诸多人挤破头也要出国镀金。

 

事实上,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科研环境和科研设施都在不断改善,许多科研院所拥有的软硬件环境都已经堪比世界一流的科研单位,也有不少单位有能力,也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内优秀单位继续发展也未必要输于那些到国外发奋刻苦的人,可谓是“土鳖”也有春天。若干年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国际差距也将逐步消失,“龟”和“鳖”的问题将直接转化为“惟才是用”,有本事的人才有饭吃。

  

推荐阅读 

科学大厦是如何落成的?(一)科研设想

科学大厦是如何落成的?(二)科研经费

科学大厦是如何落成的?(三)科研设备和材料

 

采编/罗会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