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3日凌晨,在经过了长达4天的“马拉松”式谈判之后,欧佩克+各大产油国最终达成减产协议,首轮将削减原油产量970万桶/日,约占全球供应量的10%左右,这是欧佩克+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减产。

        欧佩克+的声明显示,自今年5月1日起将减产970万桶/日,为期2个月;7月1日到12月将减产770万桶/日,2021年1月至4月将减产580万桶/日。

        另一方面,此次会议还获得了一个额外成果——以美国为首的多个美洲国家也将加入减产行动中。据悉,美国、巴西和加拿大3国将共同减产370万桶/日,另外美国还将为墨西哥减产25万桶/日。

“欧佩克+”机制成立于2016年,由沙特主导的“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共23个国家组成,世界第一产油大国——美国并未参加这一机制。但随着国际油价暴跌,对美国石油产业造成剧烈冲击,特朗普自3月底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沙特、俄罗斯等国尽快达成新的减产协议。

        减产协议发布后,欧佩克秘书长穆罕默德·巴尔金多在社交媒体发表声明称,此次协议是该机制成立以来,减产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具有历史意义。声明还说,协议有利于产油国、消费者和全球经济,是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胜利。

        不过,市场对于油价未来的走势仍不乐观。有分析人士对欧佩克组织的执行能力表示担忧。从历史来看,欧佩克这一组织在减产执行力度方面的公信力本身较低,再加上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欧佩克+”这一非正式组织的机制本身先天性不足,市场其实对减产协议的执行力度持怀疑态度。此外,今年全球原油消费需求降幅在20%左右,而减产幅度仅不到10%,原油供需并未恢复平衡。减产协议达成之后,预计油价不会有大幅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