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肖立志教授领头,中国石油大学、厦门大学、中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实施的“油气井探测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创新”项目,获得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打破垄断 实现全方位产业化


油气是流体矿藏,深埋在地下数千米深的岩石微孔隙中,看不见,摸不着。井简是油气开采的唯一通道,也是油气探测获取一手资料的主要通道。

油气井核磁共振和声波探测是国际前沿领域,需求量大,技术复杂。在该项目实施前,该领域先进技术长期被美国垄断,我国高端油气井仪器和成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随着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化开采,油气井探测技术和装备面临新的挑战。发展油气井探测高端技术和成套装备是油气工业的重大需求,也成为项目开发研究的基础和动力。

项目聚焦从井筒实施储层改造前、改造中和改造后的探测评价,特别是油气井核磁共振与声波技术及高效射孔应用开展创新研究,在核磁共振录井、核磁共振测井、声波成像测井、高效射孔等系列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持续攻关  /  获取理论技术创新


在国家重大专项支持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围绕“测得准、效率高、探得远”的目标,持续攻关,历经原理探索、样机研制、工业放大、建立标准到成套装备批量生产,形成大型成套装备,显著提高我国石油石化领域先进高端装备制造水平

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

(1)提出核磁共振实时在线录井方法发明了高精度核磁共振录井仪器装置。  

(2)提出能够同时测量井旁地层裂缝或地层界面距离及方位的反射声波成像测井技术。在国际上率先采用声波相控阵技术进行辐射声波和接收声波方案以及机电一体化设计和先进大规模可编程电子线路、电子仓直接承压等系列技术,发明研制出反射声波测井仪器,评价井旁地层界面或裂缝,径向探测距离可达40米,方位信息分辨率优于22.5。

(3)提出致密复杂油气储层多维多方位核磁共振理论,突破深层及水平井、套管井等建立核磁共振原位精准测量的技术瓶颈,在国际上率先采用多段式零漏磁磁体设计、探测器阵列和大功率射频发射技术,创立分区扫描探测技术,实现井周非均质性核磁仪器创新和致密微纳米孔隙性渗透性含油气性表征。

(4)创新设计和研制了成像测井的远程操控系统, 实时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实现成像测井数据共享;提出多源数据联合反演技术,实现成像测井数据快速处理与解释评价应用。


全面开花  创造国内外多效益


该发明形成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不仅解决了致密复杂及裂缝型油气储层评价长期疑难问题,而且成果造福国内外,产生的间接和潜在经济效益巨大。

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2003年起,研制出BAR-II远探测方位声波成像测井仪、MRT6910多频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ElLog快速与成像测井成套装备、HH-2580 成像测井系统等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主力测井装备。截至“十二五”末,成像测井成套装备推广应用于国内外28个油气田,完成测井4.22万口,解释油气层40余万层,减少引进费用超过50亿元

与此同时,项目高性能成像测井仪器装备的进步,有力支撑了我国油气增储上产。在长庆油田,为上产5000万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塔里木深层,准确识别构造特征和流体性质;在青海复杂碎屑岩储层,精细评价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准确划分有效厚度,增加油层厚度,为青海油田产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疆玛湖特大砾岩油田发现和开采中,提供关键信息,显著降低综合成本。

助力“一带一路”战略,为海外油气业务提供重要技术支持。针对苏丹低阻油层、哈萨克斯坦、中东大型碳酸盐岩油藏等利用该项目成像测井成套装备形成综合评价技术,建立海外测井数据库。在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也门、乌兹别克斯想、苏丹、越南和印尼等十几个国家开展技术服务,并销售到俄罗斯、伊朗等国家,实现从纯进口到出口的历史性转变

采编 | 王一心

-  推荐阅读 -

不让资源变为污染物 ——走进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让“国脉”畅通无阻——走进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