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2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选举章鸿钊为首届会长,李四光等为副会长,谢家荣为书记,同时决定出版《中国地质学会志》为会刊。中国地质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奠定了我国地质学由萌芽走向成熟的基础。

 

奠基中国地质科学  探索科学发展之路

 

       民国初期,许多有志之士积极探求实现中国民主、富强、独立的道路,他们坚信中国要发展,首先科技必须进步。

 

       据地质论坛网了解,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各个学科逐渐开始发展,在地质学领域,涌现了章鸿钊等多位地质学家,他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地质学对中国的发展起到基础的作用。

 

       他们在自己学习地质学的基础上,还积极创办各种地质机构来壮大中国的地质事业。

 

1913年,我国最早的一所地质专科学校——地质研究所在北京成立。

 

地质研究所的三位创始人

 

       同年,丁文江主持成立了北京政府工商部地质调查所(中国地质调查所)并出任首任所长。

 

       1922年1月27日,二十六名中外地质学家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图书馆聚会,欢庆新年。会上章鸿钊提出成立地质学会,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丁文江提议成立由章鸿钊、王烈、李四光、葛利普等组成的筹备委员会;讨论了学会章程。

 

李四光

 

       同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举行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大会,大会选举章鸿钊为首届会长,李四光等为副会长,谢家荣为书记,同时决定出版《中国地质学会志》为会刊。

 

团结地学工作者 推动地学发展

 

       学会成立之后,积极团结国内外地学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推动地学发展。

 

       1922年,学会共开过5次常委会和一次年会,其中章鸿钊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研究地质学之历史》、《中国用锌的起源》以及其他重要的论文,至今仍是地质学者必读的著作。

 

       同年,中国地质学会编印的西文刊物《中国地质学会志》创刊。1949年以前地质学界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文、重大理论等,都曾发表于该杂志上。例如1922年李四光的关于中国第四纪冰期论据和1926年地质力学理论的提出;周口店发现一棵古人类牙齿化石的报道;裴文中在1929年12月12日发现中国猿人头盖骨的宣布等。

 

《中国地质学会志》

 

       1936年2月,《地质评论》创刊,它是当时我国唯一的中文定期地质期刊,不仅有地质科学工作成果、野外实际资料的综合、室内实验研究数据的整理,还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各方面的专门报告和论文以及国外重要地质书籍的摘要等,使地质科学在国内得以普及和交流。

 

       地质学会的优良传统是定期召开年会、宣讲讨论学术论文。这个传统一直坚持下来并且记录在《中国地质学会志》和《地质评论》中。1922—1940年《中国地质学会志》共发表论文479篇,这些论文为中国地质事业积累了宝贵的地质资料。

 

       如今的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已从1949年之前的会员559人,发展为会员6万多人,并且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学术交流网络。

 

资料来源:

 

[1]张佳利.简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创始人章鸿钊先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05

[2]王仰之.中国地质学史大事记[J].中国科技史料,1983.03

[3]于洸.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三十年[C].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0.15

中国地质学会网站